王偉雄 :平平實實看哲學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10/08 13:32

最後更新: 2015/10/08 13:32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Pixabay

近日由於香港著名哲學家李天命罕有地評論港大校委會否決副校長任命事件,引起爭議,忽然有不少人談論起哲學來,可惜表達的多是誤解、甚至是偏見,例如視哲學為超級「離地」、自鎖於象牙塔最幽暗之處的玄談,或貶之為只講究概念分析和語理分析的雕蟲之技。

以下讓我提出幾點對哲學較平實的看法,希望能澄清一些誤解:

1. 甚麼是哲學?

這個問題,正如「甚麼是藝術?」、「甚麼是音樂?」、和「甚麼是詩?」等,沒有簡單而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 --- 簡單的答案過於籠統,複雜的答案必有例外。

據說英國哲學家 G. E. Moore 對「甚麼是哲學?」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指向自己書房裏一排排的書架,然後說:「哲學就是所有這些書所關於的。」("It is what all these are about.") 他的意思應該是:這些書,你讀得夠多,讀得懂,自然會知道甚麼是哲學(儘管你未必能夠得用言語表達清楚)。如果要了解哲學,與其追問「甚麼是哲學?」,不如開始讀一些哲學好書。

2. 哲學很多樣化

哲學很多樣化,有不同的範圍,不同的進路;哲學不一定虛玄,也不一定注重分析。例如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分別便很大,不但關懷的問題不盡相同,處理的方式亦大異。

若只看當代西方哲學,可大約分為分析哲學 (analytic philosophy) 和歐陸哲學 (continental philosophy);前者較靠攏科學,注重分析,後者則較接近文史,大刀闊斧。

就算只看分析哲學裏的知識論 (epistemology),也有 formal 與否之別;formal epistemology 強調形式工具(例如符號邏輯、概率計算、和決策理論)的重要,這不是所有研究知識論的學者都會認同。總之,哲學是百花齊放,有興趣的人有很多選擇。

3.  哲學不一定「離地」

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固然和現實世界的一些重要問題息息相關,就算是看似虛無縹緲的形上學 (metaphysics),有些看法(例如對 personal identity 的看法)也可以決定我們如何回答一些現實的問題(例如某人是否有權承繼遺產)。

4.  跟其他學科一樣,讀哲學有讀得高明的,也有讀得一塌糊塗的

卓然成家的寥寥可數,就算是深入研究者,大多數不過是有少許建樹而已。

也跟其他學科一樣,現在的哲學研究有知識上的分工 (intellectual division of labor) ,研究某一哲學問題的學者,很多都只集中研究問題的一方面,其他方面則要依靠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

5.  哲學真理

也許並沒有哲學真理 (philosophical truth) 這回事,究竟有沒有,這本身已是一個哲學問題。然而,即使沒有哲學真理,也不表示在哲學裏可以隨便胡言亂語;也不表示哲學不能提供一些視點,讓我們對世界和人生建立一些能幫助我們立身處世的看法。

6. 哲學家之間的交流

哲學家(註)之間的交流,甚少有比拼的意識,大多只是透過論辯來澄清自己的看法;重要的不是誰勝誰敗,而是有沒有對討論的哲學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改善自己的論點和論證。

此外,就算對自己的看法有信心,也不會是一勞永逸或有「定於一尊」的心態,因為哲學問題是無底深潭,只要是真的在 philosophize,遲早會發現自己的看法有不足之處。

誠如維根斯坦所言:『哲學問題有這個形式:「我不知何去何從。」』("A philosophical problem has the form: 'I don't know my way about'."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section 123)

(註)「哲學家」一詞,這裏是 'philosopher' 的中譯;因此,不必「到家」,也可以是哲學家。

全文刊於王偉雄的網誌魚之樂,獲授權轉載。

撰文 : 王偉雄